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影雕 » 正文

古建筑尖顶(古建筑 宝顶)

发布日期:2022-12-31 21:24:14    浏览次数:0
导读

1. 古建筑尖顶 中国古建筑凹曲屋面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,从最初的人字形屋顶,逐步发展到硬山顶、悬山顶、歇山顶、庑殿顶和四角、六角、八角攒尖顶等多种形式,分别具有

1. 古建筑尖顶

    中国古建筑凹曲屋面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,从最初的人字形屋顶,逐步发展到硬山顶、悬山顶、歇山顶、庑殿顶和四角、六角、八角攒尖顶等多种形式,分别具有不同的寓意。庑殿顶是古代建筑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,一般只有宫殿建筑才能采用。庑殿顶的四角垂脊象征四方,正脊象征中央,五条屋脊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,寓意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”,天下万物汇聚中央。四角、八角攒尖顶含有四面八方的意思;六角攒尖顶象征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,这种屋顶是“六合”的象征。 

2. 古建筑 宝顶

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.72米的圆形建筑,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,层层收进,总高38米。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,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,中间一圈12根寓意十二个月,最外一圈12根寓意十二时辰以及周天星宿。萊垍頭條

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,前身为大祈殿,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。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改建为三重顶圆殿,名为“大享殿”。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修缮后,改名为“祈年殿”。光绪十五年(1889年)毁于雷火,数年后按原样重建。萊垍頭條

3. 中国古代攒尖顶建筑

古代房屋房顶角叫“翼角”。因为仰视屋角,角椽展开犹如鸟翅,故称其名。

古代建筑屋顶组成部分:頭條萊垍

1、屋面:屋面就是建筑屋顶的表面,它主要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,这一部分占据了屋顶的较大面积,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。萊垍頭條

2、剪边:在我国古代的部分建筑中,其屋面近檐处往往会有与上部不一样的色彩,比如屋面大部分是绿色,屋檐处却是一道横的黄色带,这样的色带就称作“剪边”它是由于屋面使用了不同颜色的铺瓦而产生的效果,它丰富了屋面的色彩。萊垍頭條

3、正脊:正脊是处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一条脊,它是由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。由建筑正立面看,正脊是一条横走向的线。一般来说,在一座建筑物的各条脊中,正脊是最大、最长、最突出的一条脊,所以也称为“大脊”。垍頭條萊

4、正脊装饰:在我国古代的很多建筑中,特别是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,其屋顶正脊上往往设有各色装饰。除了常见的正脊两端的吻合正脊中心的宝顶外,在正脊的前后两个立面上,还会雕饰或塑有花、草或龙等。頭條萊垍

5、垂脊:在庑殿顶、悬山顶、硬山顶建筑中,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“垂脊”。而在歇山顶建筑中,除了正脊和戗脊外的屋脊都叫做“垂脊”。垂脊都是沿着山面的博风板走势下垂。萊垍頭條

6、戗脊:在歇山顶建筑中,垂脊的下方从博风板尾处开始至套兽间的脊,叫做“戗脊”。萊垍頭條

7、出檐:在带有屋檐的建筑中,屋檐伸出梁架之外的部分,叫做“出檐”。萊垍頭條

8、套兽:在建筑屋檐的下檐端,有一个突出的兽头,套在角梁套兽榫上,防止梁头被雨水侵蚀,这个兽头就称为“套兽”。萊垍頭條

古代建筑屋顶的主要类型:

1、庑殿式萊垍頭條

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,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,且四个面都是曲面,又称四阿顶。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 最高级的屋顶样式。一般用于皇宫,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,可用单檐,特别隆重的用重檐,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。萊垍頭條

2、歇山顶萊垍頭條

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。它由一条正脊、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,故称九脊殿。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,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。歇山顶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,也有单檐、重檐的形式。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。條萊垍頭

3、硬山顶頭條萊垍

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。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、朴素,只有前后两面坡,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,没有伸出部分,山面裸露没有变化。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,在宋代修纂的《营造法式》一书中没有记载,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,萊垍頭條

推想在宋代时,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。明、清时期及其后,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。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,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,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。萊垍頭條

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,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,并且是板瓦,不能使用瓦筒,更不能使用琉璃瓦。萊垍頭條

4、悬山顶萊垍頭條

悬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。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,是我国一般建筑(如民居)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。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,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,又称挑山或出山。頭條萊垍

5、攒尖顶條萊垍頭

无正脊,只有垂脊,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、阁、亭、塔等,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,顶部有宝顶。根据脊数多少,分三角攒尖顶、四角攒尖顶、六角攒尖顶、八角攒尖顶。此外,还有圆角攒尖顶,也就是无垂脊。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,如颐和园的郭如亭、丽江黑龙潭公园等。萊垍頭條

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,极少使用攒尖顶,而故宫的中和殿、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却使用的是攒尖顶。攒尖顶有单檐、重檐之分。萊垍頭條

6、盝顶萊垍頭條

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,屋顶上部为平顶,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,垂脊上端为横坡,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,横脊首尾相连,又称圈脊。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。萊垍頭條

7、卷棚顶萊垍頭條

又称元宝脊,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,而是做成弧形曲面。多用于园林建筑中,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,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。在宫殿建筑中,太监、佣人等居住的边房,多为此顶。垍頭條萊

8、穹窿顶萊垍頭條

又称圆顶,一般从外观来看屋顶为球形或多边形。如伊斯兰教清真寺中的天房。室内顶部呈半圆形,就可以叫做“穹窿顶”。此外,蒙古族的蒙古包等圆顶的民居,也可以归为穹窿顶建筑一类。條萊垍頭

9、圆劵顶垍頭條萊

又称“拱顶”。是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,或是两间,或是三间,或是数间相连,在我国山西一带出现。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。萊垍頭條

4. 中国古建筑顶部

维多尔天主教堂!垍頭條萊

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绿荫路85号,又称霞山天主教堂,巍峨高耸,庄严肃穆,四周花木环绕,是湛江唯一的哥特式教堂。该教堂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,双尖石塔,大厅能容纳千人,是当时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哥特式教堂。垍頭條萊

圣心大教堂。

位于广东广州市区一德路旧部前街。旧址为清朝两广总督署,咸丰六年(1856)被英法侵略军所毁,十一年(1861)法国据《天津条约》强行在此建教堂。因教堂墙壁及柱子皆用花岗石砌筑,俗称石室。建筑面积2754平方米,高58.5米,为我国最大的双尖顶哥特式建筑。條萊垍頭

5. 古建筑顶部

重檐庑殿顶、重檐歇山顶、单檐庑殿顶、单檐歇山顶、悬山顶、硬山顶、卷棚顶、攒尖顶

等级递减。

单檐庑殿顶

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,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,且四个面都是曲面,又称四阿顶。

重檐庑殿顶

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。一般用于皇宫,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,可用单檐,特别隆重的用重檐,著名的如北京的太和殿。

单檐歇山顶

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。它由一条正脊、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,故称九脊殿。其特点是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部突然直立起来,形成一个悬山式的墙面。

重檐歇山顶

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,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。在古建筑中如天安门、太和门、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。

悬山顶

宋朝时称“不厦两头造”,清朝称“悬山”、“挑山”,又名“出山”,在古代,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,仅高于硬山顶,是两面坡顶的一种,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。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(又称为挑山或出山),多用于民间建筑和次要地位的建筑如神橱、神库、配殿等,凡是较重要的建筑,都没有用悬山顶的。悬山顶一般有一正脊和四垂脊,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,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。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,五脊二坡。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,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,钉以搏风板。

硬山顶

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,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,或高出屋面。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,特点是有一条正脊,四条垂脊,形成两面屋坡。左右侧面垒砌山墙,多用砖石,高出屋顶。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。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。和悬山顶不同,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,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,故名硬山。硬山顶出现较晚,在宋朝的《营造法式》中未见记载。可能随着明、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,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。和悬山顶相比,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,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水,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,南方则多用悬山。

卷棚顶

屋顶不置正脊,前后两坡的屋面在正脊处做成弧形过渡,用制成双曲面形的特殊版瓦和简瓦将两个坡面上的瓦陇联为一体。

攒尖顶

屋顶为锥形,没有正脊,顶部集中于一点,即宝顶,该顶常用于亭、榭、阁和塔等建筑。

6. 尖顶的建筑

        哥特式建筑。

        尖顶教堂就是所谓的哥特式建筑。

        哥特式建筑(英语:Gothic architecture),或译作歌德式建筑,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。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,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。

        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,持续至十六世纪,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“法国式”(Opus Francigenum),“哥德式”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,带有贬意。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、肋状拱顶与飞拱。

7. 古建筑攒尖顶

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,没有正脊,顶部集中于一点,即宝顶,该顶常用于亭、榭、阁和塔等建筑。攒尖顶有单檐、重檐之分,按形状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,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,有四角、六角和八角等式样。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,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。

8. 圆顶古建筑

天坛祈年殿,是中国古代建筑,比较罕见的圆形建筑,是对应“天圆地方”中的“天圆”所设计的。按照“敬天礼神”的思想,殿为圆形,象征天圆;瓦为蓝色,象征蓝天。不用大梁和长檩,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,根据第一次导游的介绍,殿内柱子的数目,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。从明朝开始,祈年殿就开启了自己的使命,当时,皇室天坛的祭祀活动一般每年两次,一次在春季,一次在冬季。不同于故宫的黄色琉璃瓦,天坛的蓝色琉璃瓦有一种庄严肃穆的大气,更添一份神性。萊垍頭條

 
网站地图 |碎巧石雕阁_石雕快报网更新每天精彩资讯! | 版权所有:蓁成科技(云南)有限公司

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,不作为商用,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

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2021006107号-127